「太多功課!應該去玩!」
何謂太多功課?我認為十份或以上為之太多。「太多功課」通常都是小學生的投訴。我問那些認為自己很多功課的學生(A),他們平均每日 7 份功課。再問那些認為自己不算太多功課的學生(B),他們平均也是每日 7 份功課。翻看他們的功課,有兩至三份是改正之類。A 都是惰性較強,喜歡「包抝頸」,只喜歡玩,聰明但不主動,亦不願意嘗試向難度挑戰。主要是不喜歡面對失敗。B 是每事問,喜歡知道,愛看書,不會慣性麻怨太多功課,比較有負任感,喜歡被讚賞。A 不是不喜歡被讚賞,而是太懶,沒有機會可以讚,亦不會因為想得到讚賞而努力。
再看看數學與英文課本及集作,比起我的讀書年代,一頁紙密密麻麻的題目,現在的一頁很多圖畫,練習只有 5-8 題。
當然,我的學生不多,而且大部份都是名校。這種觀察,不能準確描述香港小學生的功課問題。只能表示,功課數量並不能顯示真實的全部。然而可看出,投訴功課太多有幾個原因:
1. 真的太多。
2. 學生拖慢完成功課來逃避其他事,如溫習。
3. 學生追不上進度,改正多,對新學的練習有困難。
一個學生 (C),家長一直放任孩子玩。現在到小學,很多基本英文字也懂,又不肯學。每次上堂連故事書也不肯看。過了半年,連她成績最好的中文也給其他同學追過她。最近的英文考試不合格。一直沒有溫習的習慣,加上要追上,家長後悔莫及。
我跟 C 說『你喜歡玩?』
C「喜歡!」
『但如果你沒有新知識,你就只能玩幼稚園級的遊戲囉!你要升上小二小三也在玩幼稚園級遊戲嗎?』
「⋯⋯ 做了這個練習是不是就會高分?」
『不會。你問問其他高分的同學做了多少練習,溫書溫了多久才拿高分?』
「⋯⋯」
『你要學習不是要做一個偉人,而是做一個有用的人。不要做一個廢人。』
玩就是要學把學的靈活地運用。